藜蒿不是野艾草的一種。藜蒿(學名:Chenopodium album)和野艾草(學名:Artemisia argyi)雖然都屬于菊科,但它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,分別歸屬于不同的屬。
1. 植物分類
- 藜蒿:屬于藜科(Chenopodiaceae),學名為 Chenopodium album。在一些分類系統中,藜科被歸入莧科(Amaranthaceae)。
- 野艾草:屬于菊科(Asteraceae),學名為 Artemisia argyi。菊科是一個非常大的科,包含了許多常見的植物,如菊花、向日葵等。
2. 形態特征
-
藜蒿:
- 莖直立或斜升,分枝多,呈綠色或帶紫色。
- 葉片呈卵形或菱形,邊緣有鋸齒,葉面光滑或有細毛。
- 花小,無花瓣,聚集成穗狀花序。
- 果實為胞果,成熟時開裂。
-
野艾草:
- 莖直立,分枝較少,呈灰綠色。
- 葉片羽狀分裂,裂片細長,呈線形,葉面有白色絨毛,背面更明顯。
- 花小,黃色,聚集成頭狀花序。
- 具有特殊的香氣,常用于中藥和香料。
3. 生長環境
-
藜蒿:
- 廣泛分布于全球溫帶地區,常見于田間、路旁、荒地等。
- 對土壤要求不高,適應性強,是一種常見的雜草。
-
野艾草:
- 主要分布在亞洲、歐洲和北美洲的溫帶地區,常見于山坡、草地、路旁等。
- 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,對土壤要求不高,但更喜歡排水良好的土壤。
4. 用途
-
藜蒿:
- 年輕的莖葉可以作為蔬菜食用,味道略帶苦味,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。
- 在一些地區被用作飼料。
-
野艾草:
- 傳統上用于中藥,具有溫經止血、散寒止痛的功效。
- 用于制作艾灸材料,常用于中醫治療。
- 還可以用作香料,具有驅蚊效果。
5. 文化意義
-
藜蒿:
- 在一些文化中,藜蒿被視為一種普通的野菜,沒有特別的文化象征意義。
-
野艾草:
-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野艾草有著重要的地位,尤其是在端午節期間,人們會懸掛艾草以驅邪避兇。
- 野艾草還與許多民間傳說和習俗有關。
藜蒿和野艾草雖然在某些方面有一些相似之處,但它們在分類、形態、生長環境、用途和文化意義上都有明顯的區別。藜蒿并不是野艾草的一種。
品名:艾草種子
高度:90~180cm
特點:生長快,抗性好,產量高。
種植量:3~4kg/畝
種植期:春秋/視地區
適播地:排水通暢,光照充足,不挑土壤。
供應規格:種子/小苗